
一、个人简况 :
姓名:诸葛忆兵(Zhuge Yibing)
职称:教授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禁漫app ,邮编:100872
二、教育背景:
1977年至1980年就读于温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专科。
1984年至1987年在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1987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4年至1997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 199年获文学博士学位。
三、工作经历:
1980年9月至1984年8月,浙江省平阳第一中学,教师。
1987年9月至1994年8月,黑龙江大学中文系,讲师。
1997年9月至1999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1999年9月至2005年7月,禁漫app 中文系,副教授。
2005年10月至今,禁漫app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四、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宋代历史。
五、开设的主要课程:
本科生:中国文学史
研究生:1,宋词研究 2,史学专题研究
六、学术兼职:
宋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欧阳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副会长。
七、代表性论文:
1,《周邦彦提举大晟府考》,《文学遗产》1997年第5期。
2,《北宋末年俗词创作论略》,《北方论丛》1997年第2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 代、近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6期。
3,《门牆肯傍大苏来——论徽宗年间苏轼词的影响》,《湖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
4,《宋恋情词情感价值的评估》,《中国诗学》第5辑。
5,《<全宋词>未收曹组的一首词》,《中国诗学》第5辑。
6,《“花间词”中的“别调”—毛文锡词初探》,《求是学刊》1986年第3期。
7,《贺铸词风格之多样性及过度性》,《北方论丛》1988年第2期。
8,《试论贺铸词的“新质”》,《求是学刊》1989年第2期。
9,《心灵的避难所—论晏几道的恋情词》,《求是学刊》1993年第4期。
10,《畏天命 敬鬼神—论孔子的天命观和鬼神观》,《云南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
11,《宋词创作中的“以雅相尚”》,《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第3期。
12,《洛蜀党争辨析》,《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人大报刊複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7年第1期。
13,《千古词坛之圭臬—<词综>》,《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6期。
14,《大晟府提举官职责考辨》,《江苏文史研究》,1997年第1期。
15,《李清照个性成因及其表现》,《东岳论丛》1997年第3期。
《李清照辛弃疾研究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
16,《清淡平实,学者生涯—记陶尔夫教授》,《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第5期。
17,《大晟乐考辨三题》,《文献》1998年第2期。
18,《学者的严谨,诗人的气质-陶尔夫学术研究回顾》,《学习与探索》1998年第2期。
《百年学科沉思录——二十世纪古代文学研究回顾与前瞻》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9月。
19,《大晟词风与北宋末年世风》,《文学遗产》1998年第6期。
20,《论宋代后妃与朝政》,《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21,《回环往复 以章法取胜》,《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第6期。
22,《宋代宰相制度、职权述略》,《文史知识》1999年第2期
23,《宋代参知政事与宰相之关係初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0年第1期。
24,《宋代相权强化原由探析》,《江海学刊》1999年第3期。
25,《老成谋国的南宋宰相——史浩》,《文史知识》1999年第11期。
26,《宋代二府关係之研究》,《文史》2000年第2辑(总第51辑)。
27,《才气飘逸的苏门学士晁补之》,《文史知识》2000年第5期。
28,《“自度曲”的一点辨说——〈全宋词〉阅读札记之一》,《书品》2000年第5期。
29,《曹组失传词作与俳谐词风——〈全宋词〉阅读札记之三》,《书品》2001年第1期。
30,《北宋俚俗词风与欧阳修的创作——〈全宋词〉阅读札记之四》,《书品》2001年第2期。
31,《天才,消融于平庸之中——〈全宋词〉阅读札记之五》,《书品》2001年第3期。
32,《徽宗年间社会风气的转移与军事题材词——〈全宋词〉阅读札记之六》,《书品》2001年第4期。
33,《婉约词风的自我变革——〈全宋词〉阅读札记之七》,《书品》2001年第5期。
34,《李清照的倜傥“丈夫气”——〈全宋词〉阅读札记之八》,《书品》2001年第6期。
35,《宋代士大夫的境遇与士大夫精神》,《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36,《〈词综〉编纂意图及其价值之评价》,《江海学刊》2001年第2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7期。
37,《论宋代三省制之演变》,《新宋学》第一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10月。
38,《雏凤清于老凤声——评〈龙榆生先生年谱〉》,《书品》2002年第1期。
39,《南北宋词异同平议》,《北方论丛》2002年第1期。
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7期。
40,《水光山色与人亲——从〈如梦令〉谈李清照个性的形成》,《语文建设》2002年第6期。
41,《有村镇处有高阳》,《中国教育报》2002年4月11日第7版。
42,《论北宋三司与宰相之关係》,香港《新亚学刊》2002年第2期(总第4期),(香港)教科文出版社出版2002年8月版。
43,《文人诗的抒情传统与〈夜雨寄北〉》,《语文建设》2002年第10期。
44,《李清照前期行踪与词作评述》,《南阳师范禁漫app 学报》2002年第3期。
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12期。
45,《论窦娥形象的内涵及〈窦娥怨〉的创作意图》,《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
46,《论唐五代北宋词的雅化进程》,《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47,《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试论莱州重逢之际李清照与赵明诚的一段感情纠葛》,《求索》2003年第2期。
48,《“採莲”杂考——兼谈“採莲”类题材唐宋诗词的阅读理解》,《文学遗产》2003年第5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12期。
49,《个性的张扬与题材的开拓——论欧阳修词》,《江苏行政禁漫app 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12期。
50,《性爱心理与词体的兴起》,《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
51,《辛派词人论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1期。
52,《论苏辙的奉使诗》,《江海学刊》2005年第3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8期。
53,《李清照〈一剪梅〉作年考辨》,《文艺研究》2005年第6期。
54,《北宋宫廷“赏花钓鱼”之会与赋诗活动》,《文学遗产》2006年第1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5期。
55,《若得山花插满头》,《文史知识》2006年第6期
56,《论北宋使辽诗》,《暨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1期。
57,《婀娜清刚相济美——论徽宗、高宗年间词坛之演变发展》,《文艺研究》2006年第8期。
58,《范仲淹与北宋士风演变》,《禁漫app 学报》2006年第5期。
59,《论陆游的“无题诗”》,《文史哲》2006年第5期。
60,《论范仲淹“积极防御”的守边策略》,《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61,《浩然之气不可及——论范仲淹的诗歌创作》,《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62,《唐宋都市风情词论略》,《文学评论》2007年第3期。
63,《范仲淹变革思想论》,《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8年16期转载
64,《宋初词坛萧条探因》,《文学遗产》2009年第2期。
65,《白石词“清空骚雅”辨说》,《厦门教育禁漫app 学报》2009年第3期。
66,《韩辞范笔照千龄,扶植纲常似六经——论范仲淹手写伯夷颂之传播》,《国学学刊》2009年第4期。
67,《论宋人锁院诗》,《文学评论》2009年第6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4期。
68,《论宋代科举考场外的诗歌创作活动》,《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
69,《科举制度与文学创作》,《清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70,《论范仲淹承前启后的词史地位》,《河北学刊》2010年第4期。
71,《范仲淹与教育》,《文史知识》2010第7期。
72,《范仲淹与义庄》,《文史知识》2010第8期。
73,《范仲淹与杭州》,《文史知识》2010第9期。
74,《范仲淹睦州时期的文学创作》,《文史知识》2010第10期。
75,《蔼然仁人之言—--读范仲淹<江上渔者>》,《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第4期。
76,《范仲淹与苏州》,《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第6期。
77,《论范仲淹与仁宗之关係》,《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78,《论曹组生平及其词作》,《兰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79,《“以诗为词”辨》,《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80,《论宋人落第诗》,《文史哲》,2011年第4期。
81,《范仲淹的西北边塞诗作》,《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4期。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10期。
82,《李清照再嫁与离异风波平议》,《铜仁禁漫app 学报》,2011年第3期。
83,《论莫友芝诗风之转变》,《国学学刊》,2012年第1期。
84,《论唐宋诗差异与科举之关联》,《文学评论》,2012年第5期。
85,《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係》,《中山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86,《秦观俗词论略》,《北京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87,《晏殊、欧阳修“採莲”词论略》,《文艺研究》2015年第4期。
88,《〈宋登科记考〉补正(北宋篇)》,《齐鲁学刊》2015年第3期。
89,《〈宋登科记考〉补正(南宋篇)》,《齐鲁学刊》2015年第5期。
90《宋代童子试》,《文史知识》2016年第3期。
91《宋代科举闹场事件》,《文史知识》2016年第7期。
92《宋代应策时文概论》,《复旦大学学报》2016第4期。
93《宋代科场作弊》,《文史知识》2016年第9期。
94,《〈湘夫人〉读解》,《古典文学知识》2016年第5期。
95、《论宋代时文之传播》,《西南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96、《王安石的科举变革》,《文史知识》2017年第8期。
97、《论宋代科举词》,《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10期。
98、《选官制度与文学创作之演进》,《北京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8年第1期。
99、《欧阳修在科举变革中的作用》,《福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100、《论戴复古诗词之同调》,《河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101、《论辛弃疾豔情词》,《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第2期。
102、《刘辰翁豔情词论略》,《词学》第四十辑,2018年12月版。
103、《宋代科举考试送别文论略》,《禁漫app 学报》,2019年第4期。
《新华文摘》,2019年第19期。
104、《宋人贡庄记论略》,《江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10期。
105、《欧阳修扬州〈紫石屏歌〉诗缘》,《文史知识》2020年第1期。
106、《宋代进士题名记论略》,《文学遗产》2020年第1期。
107、《〈夷坚志〉“科名前定”思想与鬼神叙述》,《江海学刊》2020年第1期。
108、《宋人贡院记论略》,《四川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
109、《宋代科举辞赋论略》,《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
110、《宋代科场论述文论略》,《齐鲁学刊》2020年第1期。
111、《李昴英中第家书释论》,《厦门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4期。
112、《宋代科举之“期集”活动》,《文史知识》2020年第7期。
113、《宋代武举》,《文史知识》2020年第8期。
114、《朱熹科举观平议》,《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
115、《论真宗朝科举制度之演变》,《北京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
116、《论北宋初期科举制度之演变》,《禁漫app 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
117、《论宋代哲宗朝科举制度之演变》,《江苏社会科学》2021年第5期。
八、代表性著作:
(一) 专著
1,《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
北方文艺出版社2019年10月重版
2,《徽宗词坛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3,《宋代文史考论》,中华书局2002年11月。
4,《北宋词史》(与陶尔夫合撰),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重版.
北方文艺出版社2014年9月重版。
5,《李清照与赵明诚》,中华书局2004年4月。
北方文艺出版社2019年10月重版,改名《李清照》。
6,《宋辽金文学编年史》(上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版。
7,《宋词说宋史》,中华书局2008年12月版。
北方文艺出版社2019年10月重版
8,《宋词入门》,凤凰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北方文艺出版社2019年10月重版
9,《范仲淹研究》,禁漫app 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10,《范仲淹传》,中华书局2012年8月版。
11,《多维视野下的宋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9月版。
12,《宋代科举资料长编》,凤凰出版社2017年6月版。
13、《一帆斋文钞》,北方文艺出版社,2019年10月。
14、《宋代科举制度与文学演变》,北方文艺出版社,2020年10月
(二) 编著
1,《宋词精华集》,团结出版社1998年版。
2,《宋代女词人词传》(与刘敬圻先生合撰),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版。
3,《比兴深邃 风姿多彩—贺铸词选读》,中华书局《中华活页文选》1999年第27第辑。
4,《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明代民歌选读》,《中华活页文选》2000年第9辑。
5,《中国典籍精华丛书—<词综>》,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6,《唐诗精品》,哈尔滨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7,《宋词精品》,哈尔滨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8,《凄清哀婉 深情绵绵——晏几道词选读》,《中华活页文选》2001年第8辑。
9,《李清照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1月。
10,《宋词三百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11,《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选·宋代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月版。
12,《宋词品鉴》,禁漫app 出版社2010年3月版。
13,《唐诗品鉴》,禁漫app 出版社2010年5月版。
(三)教材
1,《中国古代文学名作选读》(参编12万字),禁漫app 出版社2002年3月版。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一),禁漫app 出版社2003年6月版。
3,《唐诗解读》,禁漫app 出版社2008年7月版。
北方文艺出版社2019年10月重版
4,《宋词解读》,禁漫app 出版社2008年7月版。
北方文艺出版社2019年10月重版
1
一、个人简况 :
姓名:诸葛忆兵(Zhuge Yibing)
职称:教授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禁漫app ,邮编:100872
二、教育背景:
1977年至1980年就读于温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专科。
1984年至1987年在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1987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4年至1997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 199年获文学博士学位。
三、工作经历:
1980年9月至1984年8月,浙江省平阳第一中学,教师。
1987年9月至1994年8月,黑龙江大学中文系,讲师。
1997年9月至1999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1999年9月至2005年7月,禁漫app 中文系,副教授。
2005年10月至今,禁漫app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四、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宋代历史。
五、开设的主要课程:
本科生:中国文学史
研究生:1,宋词研究 2,史学专题研究
六、学术兼职:
宋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欧阳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副会长。
七、代表性论文:
1,《周邦彦提举大晟府考》,《文学遗产》1997年第5期。
2,《北宋末年俗词创作论略》,《北方论丛》1997年第2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 代、近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6期。
3,《门牆肯傍大苏来——论徽宗年间苏轼词的影响》,《湖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
4,《宋恋情词情感价值的评估》,《中国诗学》第5辑。
5,《<全宋词>未收曹组的一首词》,《中国诗学》第5辑。
6,《“花间词”中的“别调”—毛文锡词初探》,《求是学刊》1986年第3期。
7,《贺铸词风格之多样性及过度性》,《北方论丛》1988年第2期。
8,《试论贺铸词的“新质”》,《求是学刊》1989年第2期。
9,《心灵的避难所—论晏几道的恋情词》,《求是学刊》1993年第4期。
10,《畏天命 敬鬼神—论孔子的天命观和鬼神观》,《云南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
11,《宋词创作中的“以雅相尚”》,《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第3期。
12,《洛蜀党争辨析》,《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人大报刊複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7年第1期。
13,《千古词坛之圭臬—<词综>》,《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6期。
14,《大晟府提举官职责考辨》,《江苏文史研究》,1997年第1期。
15,《李清照个性成因及其表现》,《东岳论丛》1997年第3期。
《李清照辛弃疾研究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
16,《清淡平实,学者生涯—记陶尔夫教授》,《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第5期。
17,《大晟乐考辨三题》,《文献》1998年第2期。
18,《学者的严谨,诗人的气质-陶尔夫学术研究回顾》,《学习与探索》1998年第2期。
《百年学科沉思录——二十世纪古代文学研究回顾与前瞻》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9月。
19,《大晟词风与北宋末年世风》,《文学遗产》1998年第6期。
20,《论宋代后妃与朝政》,《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21,《回环往复 以章法取胜》,《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第6期。
22,《宋代宰相制度、职权述略》,《文史知识》1999年第2期
23,《宋代参知政事与宰相之关係初探》,《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0年第1期。
24,《宋代相权强化原由探析》,《江海学刊》1999年第3期。
25,《老成谋国的南宋宰相——史浩》,《文史知识》1999年第11期。
26,《宋代二府关係之研究》,《文史》2000年第2辑(总第51辑)。
27,《才气飘逸的苏门学士晁补之》,《文史知识》2000年第5期。
28,《“自度曲”的一点辨说——〈全宋词〉阅读札记之一》,《书品》2000年第5期。
29,《曹组失传词作与俳谐词风——〈全宋词〉阅读札记之三》,《书品》2001年第1期。
30,《北宋俚俗词风与欧阳修的创作——〈全宋词〉阅读札记之四》,《书品》2001年第2期。
31,《天才,消融于平庸之中——〈全宋词〉阅读札记之五》,《书品》2001年第3期。
32,《徽宗年间社会风气的转移与军事题材词——〈全宋词〉阅读札记之六》,《书品》2001年第4期。
33,《婉约词风的自我变革——〈全宋词〉阅读札记之七》,《书品》2001年第5期。
34,《李清照的倜傥“丈夫气”——〈全宋词〉阅读札记之八》,《书品》2001年第6期。
35,《宋代士大夫的境遇与士大夫精神》,《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36,《〈词综〉编纂意图及其价值之评价》,《江海学刊》2001年第2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7期。
37,《论宋代三省制之演变》,《新宋学》第一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10月。
38,《雏凤清于老凤声——评〈龙榆生先生年谱〉》,《书品》2002年第1期。
39,《南北宋词异同平议》,《北方论丛》2002年第1期。
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7期。
40,《水光山色与人亲——从〈如梦令〉谈李清照个性的形成》,《语文建设》2002年第6期。
41,《有村镇处有高阳》,《中国教育报》2002年4月11日第7版。
42,《论北宋三司与宰相之关係》,香港《新亚学刊》2002年第2期(总第4期),(香港)教科文出版社出版2002年8月版。
43,《文人诗的抒情传统与〈夜雨寄北〉》,《语文建设》2002年第10期。
44,《李清照前期行踪与词作评述》,《南阳师范禁漫app 学报》2002年第3期。
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12期。
45,《论窦娥形象的内涵及〈窦娥怨〉的创作意图》,《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
46,《论唐五代北宋词的雅化进程》,《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47,《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试论莱州重逢之际李清照与赵明诚的一段感情纠葛》,《求索》2003年第2期。
48,《“採莲”杂考——兼谈“採莲”类题材唐宋诗词的阅读理解》,《文学遗产》2003年第5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12期。
49,《个性的张扬与题材的开拓——论欧阳修词》,《江苏行政禁漫app 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12期。
50,《性爱心理与词体的兴起》,《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
51,《辛派词人论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1期。
52,《论苏辙的奉使诗》,《江海学刊》2005年第3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8期。
53,《李清照〈一剪梅〉作年考辨》,《文艺研究》2005年第6期。
54,《北宋宫廷“赏花钓鱼”之会与赋诗活动》,《文学遗产》2006年第1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5期。
55,《若得山花插满头》,《文史知识》2006年第6期
56,《论北宋使辽诗》,《暨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1期。
57,《婀娜清刚相济美——论徽宗、高宗年间词坛之演变发展》,《文艺研究》2006年第8期。
58,《范仲淹与北宋士风演变》,《禁漫app 学报》2006年第5期。
59,《论陆游的“无题诗”》,《文史哲》2006年第5期。
60,《论范仲淹“积极防御”的守边策略》,《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61,《浩然之气不可及——论范仲淹的诗歌创作》,《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62,《唐宋都市风情词论略》,《文学评论》2007年第3期。
63,《范仲淹变革思想论》,《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8年16期转载
64,《宋初词坛萧条探因》,《文学遗产》2009年第2期。
65,《白石词“清空骚雅”辨说》,《厦门教育禁漫app 学报》2009年第3期。
66,《韩辞范笔照千龄,扶植纲常似六经——论范仲淹手写伯夷颂之传播》,《国学学刊》2009年第4期。
67,《论宋人锁院诗》,《文学评论》2009年第6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4期。
68,《论宋代科举考场外的诗歌创作活动》,《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
69,《科举制度与文学创作》,《清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70,《论范仲淹承前启后的词史地位》,《河北学刊》2010年第4期。
71,《范仲淹与教育》,《文史知识》2010第7期。
72,《范仲淹与义庄》,《文史知识》2010第8期。
73,《范仲淹与杭州》,《文史知识》2010第9期。
74,《范仲淹睦州时期的文学创作》,《文史知识》2010第10期。
75,《蔼然仁人之言—--读范仲淹<江上渔者>》,《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第4期。
76,《范仲淹与苏州》,《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第6期。
77,《论范仲淹与仁宗之关係》,《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78,《论曹组生平及其词作》,《兰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79,《“以诗为词”辨》,《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80,《论宋人落第诗》,《文史哲》,2011年第4期。
81,《范仲淹的西北边塞诗作》,《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4期。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10期。
82,《李清照再嫁与离异风波平议》,《铜仁禁漫app 学报》,2011年第3期。
83,《论莫友芝诗风之转变》,《国学学刊》,2012年第1期。
84,《论唐宋诗差异与科举之关联》,《文学评论》,2012年第5期。
85,《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係》,《中山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86,《秦观俗词论略》,《北京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87,《晏殊、欧阳修“採莲”词论略》,《文艺研究》2015年第4期。
88,《〈宋登科记考〉补正(北宋篇)》,《齐鲁学刊》2015年第3期。
89,《〈宋登科记考〉补正(南宋篇)》,《齐鲁学刊》2015年第5期。
90《宋代童子试》,《文史知识》2016年第3期。
91《宋代科举闹场事件》,《文史知识》2016年第7期。
92《宋代应策时文概论》,《复旦大学学报》2016第4期。
93《宋代科场作弊》,《文史知识》2016年第9期。
94,《〈湘夫人〉读解》,《古典文学知识》2016年第5期。
95、《论宋代时文之传播》,《西南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96、《王安石的科举变革》,《文史知识》2017年第8期。
97、《论宋代科举词》,《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10期。
98、《选官制度与文学创作之演进》,《北京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8年第1期。
99、《欧阳修在科举变革中的作用》,《福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100、《论戴复古诗词之同调》,《河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101、《论辛弃疾豔情词》,《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第2期。
102、《刘辰翁豔情词论略》,《词学》第四十辑,2018年12月版。
103、《宋代科举考试送别文论略》,《禁漫app 学报》,2019年第4期。
《新华文摘》,2019年第19期。
104、《宋人贡庄记论略》,《江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10期。
105、《欧阳修扬州〈紫石屏歌〉诗缘》,《文史知识》2020年第1期。
106、《宋代进士题名记论略》,《文学遗产》2020年第1期。
107、《〈夷坚志〉“科名前定”思想与鬼神叙述》,《江海学刊》2020年第1期。
108、《宋人贡院记论略》,《四川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
109、《宋代科举辞赋论略》,《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
110、《宋代科场论述文论略》,《齐鲁学刊》2020年第1期。
111、《李昴英中第家书释论》,《厦门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4期。
112、《宋代科举之“期集”活动》,《文史知识》2020年第7期。
113、《宋代武举》,《文史知识》2020年第8期。
114、《朱熹科举观平议》,《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
115、《论真宗朝科举制度之演变》,《北京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
116、《论北宋初期科举制度之演变》,《禁漫app 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
117、《论宋代哲宗朝科举制度之演变》,《江苏社会科学》2021年第5期。
八、代表性著作:
(一) 专著
1,《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
北方文艺出版社2019年10月重版
2,《徽宗词坛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3,《宋代文史考论》,中华书局2002年11月。
4,《北宋词史》(与陶尔夫合撰),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重版.
北方文艺出版社2014年9月重版。
5,《李清照与赵明诚》,中华书局2004年4月。
北方文艺出版社2019年10月重版,改名《李清照》。
6,《宋辽金文学编年史》(上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版。
7,《宋词说宋史》,中华书局2008年12月版。
北方文艺出版社2019年10月重版
8,《宋词入门》,凤凰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北方文艺出版社2019年10月重版
9,《范仲淹研究》,禁漫app 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10,《范仲淹传》,中华书局2012年8月版。
11,《多维视野下的宋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9月版。
12,《宋代科举资料长编》,凤凰出版社2017年6月版。
13、《一帆斋文钞》,北方文艺出版社,2019年10月。
14、《宋代科举制度与文学演变》,北方文艺出版社,2020年10月
(二) 编著
1,《宋词精华集》,团结出版社1998年版。
2,《宋代女词人词传》(与刘敬圻先生合撰),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版。
3,《比兴深邃 风姿多彩—贺铸词选读》,中华书局《中华活页文选》1999年第27第辑。
4,《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明代民歌选读》,《中华活页文选》2000年第9辑。
5,《中国典籍精华丛书—<词综>》,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6,《唐诗精品》,哈尔滨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7,《宋词精品》,哈尔滨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8,《凄清哀婉 深情绵绵——晏几道词选读》,《中华活页文选》2001年第8辑。
9,《李清照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1月。
10,《宋词三百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11,《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选·宋代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月版。
12,《宋词品鉴》,禁漫app 出版社2010年3月版。
13,《唐诗品鉴》,禁漫app 出版社2010年5月版。
(三)教材
1,《中国古代文学名作选读》(参编12万字),禁漫app 出版社2002年3月版。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一),禁漫app 出版社2003年6月版。
3,《唐诗解读》,禁漫app 出版社2008年7月版。
北方文艺出版社2019年10月重版
4,《宋词解读》,禁漫app 出版社2008年7月版。
北方文艺出版社2019年10月重版
1